法学院

招生教学

招生教学

法学院(知识产权学院)举办“知识产权前沿问题与知识产权职业修为”专题学术讲座

日期:2025-10-23    点击:

  10月22日上午,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何敏教授应邀到法学院(知识产权学院),为师生作题为“知识产权前沿问题与知识产权职业修为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院长朱一飞教授主持,专业教师和研究生60余人聆听了讲座。

  何敏教授从历史视角切入,深刻剖析了知识产权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。他指出,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、保障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机制,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直接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家安全。

  何敏教授系统梳理了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前沿议题,详细阐释了“全链条”保护的内涵,从创造、管理、运用、服务到保护五大环节,结合专利导航、专利池构建、证券化融资、保险风险分担等典型案例,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、风险诊断与处置、公募融资及风险保障等热点议题。他强调,在数字经济与全球竞争叠加的背景下,知识产权已深度嵌入金融、产业、科技、文化等多维场景,亟需跨学科、复合型、国际化的专业人才。
  面向法律职业发展,何敏教授提出“四商”,即智商、情商、专商、业商的修为目标,指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正从传统有形财产向无形财产拓展。他列举了知识产权民事、刑事、行政及涉外法律服务的新需求,强调现代律师与企业管理者需具备专利检索分析、价值评估、证券化操作、合规风控等综合能力。他鼓励师生主动适应“CIPO”(企业知识产权首席运营官)等新兴岗位要求,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提升职业竞争力。

  讲座互动环节,何敏教授就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社会应对需求、律师能力培养等问题回应了学生提问。他指出,法学与知识产权领域需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及跨学科知识拓展,无论从事学术、司法或法务工作,都要培养社交、沟通能力,尤其要重视“抬杠能力”——通过观点碰撞与辩论,提升说服力与思维敏捷度,推动知识发展。

  知识产权系王晓芬副教授总结点评时指出,何敏教授的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,深化了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对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的理解,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。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动态、深耕业务知识,以积极态度面对未来职业。
  何敏,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,曾任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、知识产权学院院长。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一般项目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14项,出版《知识产权基本理论》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》等学术著作12部,在《中国法学》《知识产权》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。